网站首页
您的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战“疫”中的“文院速度”与“文院温度”
作者:文学院党委     时间:2022年04月18日     资料来源:      浏览次数:

近一个月以来,紧跟属地和学校的脚步,文学院的疫情防控工作始终有条不紊地开展,线上教学有序推进。在符合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学院还策划了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为大家的课余生活增添了一抹亮色。从“文院速度”到“文院温度”,文院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使命和担当,凡是力所能及,必然全力以赴。

多措并举,尽心竭力,与时间赛跑保安全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文学院疫情防控工作组迅速行动,及时向师生传达上级防控政策要求,摸清摸准师生信息,落实防控措施。学院分别召开领导班子会、班主任和导师会、学生党员干部会等明确防控要求、统一思想、严格纪律、推进防控工作落实做细。学工团队即刻进入“战时状态”,通宵开展摸排统计,精准掌握学生信息,同时做好了学生的安抚工作。每一轮核酸检测,辅导员老师和学生工作负责人总是早早来到集合地点,组织学生、清点人数。学院通过走访宿舍、电话等各种方式分批次、全覆盖加强与师生联系,加强人文关怀,针对学生在学业帮扶、心理健康教育、医疗服务、外出活动等方面提出的需求和建议,作出了耐心的解答和回应。“希望大家都能够积极支持、配合学校的疫情防控工作,同学之间互相关心,有问题及时反馈,让我们与学校携手共进、渡过难关。”班主任老师与班级同学进行逐一联系,了解学生学习生活情况,辅导员、班主任逐一和学生家长不断加强家校联系,特别是各类重点台帐人群的关心和管理。

(文学院领导班子走访学生宿舍)(文学院辅导员组织疫情防控工作) 

此外,为了进一步落实疫情防控相关要求,加强对全体学生的疫情防控形势政策教育和思想教育,文学院还特别召开了全体学生工作人员疫情防控专题会议,向全院学生干部、学生党员等学生群体中的中坚力量强调了跑赢疫情防控“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性,号召其带领同学们齐心协力、共克时艰。与疫情赛跑、与时间赛跑,争分夺秒为师生筑起温暖安全的港湾。

云端课堂,精彩依然,悦享学习好时光

“虽然上课的地点从教室移步云端,但是谭老师的亲和力不变,她带着我们一起沉浸式阅读,一起揭开外国文学的神秘面纱”“《双城记》中的那一句‘这是最好的时候,也是最坏的时候’也让我重新审视了这一段疫情下的时光”……文学院谭艳红老师的外国文学课程一直都广受同学们的欢迎,即使转为线上教学,同学们的学习热情也不曾消退。“线上教学跟传统的课堂授课最直观的变化,就是你一下子感觉跟每一个学生的连接是等距离或者零距离的。”谭艳红认为,线上教学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机遇,“在教室里,同学们被固定在课桌的第一排或最后一排,线上教学突破了这种视觉上的排序与区隔。这种突破自觉或不自觉地让不同的学习者处于完全平等的位置,从而促进了课堂互动和对话。”

谈起疫情期间印象最深的那节课,同学们总有说不完的话,点不完的赞。这离不开文学院教学团队的悉心奉献。每一位老师都坚守在岗位上,用青年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传授知识、解答疑惑,更没有放松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守望相助,笑对生活,爱与温暖不缺席

“子衿”境外生成长计划是文学院的特色项目,主要是以“一位党员导师+一位党员导生+六位境外生”成长引导模式,在学习生活、职业规划、心理建设和实践创新等方面给予学院境外生针对性指导。受疫情影响,“子衿”境外生成长计划转为线上模式开展。2020级应用语言学1班的福佳是一名来自印度尼西亚留学生,在和老师同学一起观看了纪录片《一直游到海水变蓝》后,她感叹道:“虽然没有办法见面,但是大家在群里敞开心扉地聊天,一起看电影,也会让我觉得特别温暖。”还有许多像福佳一样的境外学生,因为疫情已经许久没有回家与家人朋友团聚,在中国内地求学的日子里,是老师与同学们的关心为他们带来了特别的温暖。

或是读书观影汲取精神食粮,或是抚琴奏乐聊添几多欢愉,或是健身运动保持健康身心……在一小方天地里,同学的活动范围虽然受限,但大家热爱生活、创造欢乐的动力不减。由文学院新媒体中心推出的VLOG《文院学子高质量隔离日记》受到了较高的关注,相信不论如何,这段时光都是这一代大学生独一无二的青春记忆。

志愿有我,迎难而上,守护华园靠大家

自3月13日以来,文学院共有学生100余人次参与核酸检测、物资发放、食堂督导等志愿服务,累计工时达1000小时以上。院党委书记钟炎生带头做志愿,学院徐华、郑亚捷、黄燕平、张夏珍、王跃龙、郑绍楠、林小云等7位教师先后多次投身学校志愿服务活动。

(文院师生积极参加志愿服务)

学生党员也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2019级汉语言文学2班的王一诺正是这样一位敢于担当、乐于奉献的学生党员。“那天晚上文学院的同学做完核酸检测已经十二点了,看到很多志愿者满面倦容但还在坚守,我很想去帮帮他们,于是就找现场的负责人报名了。”王一诺来自吉林,回想起吉林和泉州同时面对疫情大考时的紧张与压抑,她表示,压力自然是会有的,但她很感恩在政府和社区的保护下,家人们是安全的。“我们也并不总是被保护的那群人,也能有一份光发一份热。”

活跃在疫情防控志愿队伍中的不仅有境内生同学,许多的境外生同学也踊跃报名,为守护平安华园助以一臂之力。“我很想在防控疫情期间做些事,帮助到医务工作者,帮助到华大,帮助到泉州。两次核酸检测志愿活动让我获益良多,也让我更加明白志愿的意义所在。”2021级中国语言文学类4班中国香港学生李香颖参加疫情防控累计志愿工时达9.4小时,其中的两次核酸检测志愿活动都遇上了雨天,但她并没有埋怨或放弃,而是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医护人员和带队老师的不易。李香颖表示,自己愿意继续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志愿活动,直至疫云消散。

艺传心声,文以聚力,铭刻情怀与热望

在本应外出踏青、享受大好春光的时节,文学院学生组织积极策划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泉’城有你,‘华’丽同行”线上观影活动最先与大家见面。继而,雅致新奇的“笙歌”飞花令比赛也在线上举行,比赛在传统诗词飞花令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不仅考验参赛选手的歌曲积累量,也考验着大家对字词的感知力和反应能力。轻松愉快的互动在同学们平静的生活中激起了一朵朵浪花。在学校开放外出活动申请后,为鼓励同学们在疫情防控期间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健康身心,文院学生会还组织开展了“趣味篮球赛”,比赛讲究低门槛、多乐趣、高参与度,受到了同学们的欢迎和喜爱。


(“趣味篮球赛”活动现场)(华侨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推送的由文院学子参与制作的推文)

以笔为刃,抗击疫情,是一种选择,更是一种使命。文学院学子围绕疫情防控主题的创作在泉州晚报、华侨大学报、华侨大学学生处公众号等媒体上发表。另外,文学院有20余名同学在华侨大学融媒体中心学生记者团工作,她们或是采写疫情防控期间令人振奋、予人温暖的大事小情,或是用镜头记录平凡而珍贵的每一个瞬间。《放心!我们在!》《我们一起!共渡难关!》《抗“疫”也抗“e”,心理调节妙招来!》等推文的背后总少不了文院学子的身影。

“当看见留言说,被官微推文里的暖意治愈时,或许这便是我们努力的意义吧。”2020级汉语言文学2班的翁藿香同学是记者团泉州校区采编部的负责人,她认为,文院同学进行疫情防控主题的创作与宣传,就如同用灵感、用字句创造夜色中的光。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疫情面前,没有一个人可以是一座孤岛,文学院全体师生用实际行动构建起了坚韧强大的“文院命运共同体”。文学院将继续严格落实学校各项工作要求,带领全体学生在疫情防控工作中书写青春、守卫家园,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