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您的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术信息 >> 正文
讲座丨郑伟:宣德本《金钗记》所见官话与闽语的句法特点
作者:     时间:2024年12月09日     资料来源:      浏览次数:

12月7日上午,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郑伟应邀在文学院三楼多媒体会议室开展了一场主题为“宣德本《金钗记》所见官话与闽语的句法特点”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文学院副院长杜晓萍老师主持,吸引了本科及研究生,尤其是语言学专业研究生的积极参与。

讲座伊始,郑伟教授便深入探讨了宣德本《金钗记》这一珍贵文献的句法特点,尤其是其中所体现的官话与闽语的交融现象。宣德本《金钗记》作为有史籍可考的最早的“正字”戏剧本之一,为学者提供了一个窥探这一融合过程的宝贵窗口。

郑伟教授首先详细分析了剧本中官话与闽语句法特点的交织情况。他提到,尽管该剧标榜“正字”,但剧本中却大量夹杂了本地方言,郑伟教授通过对比研究,向大家揭示了剧本中的特殊词汇和句法结构的独特性,以及这些用法如何反映当时语言交融的复杂性。

接着,郑伟教授深入剖析了《金钗记》中“正音”与“别字”的句法差异,并强调了研究“别字”对于理解音韵学问题的重要性。他通过实例展示了声母层面的清浊混用等“正音”特点。同时,他还探讨了“韵脚字”和“句中字”的对应关系及选字押韵原则,进一步揭示了剧本中语言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在讲座的后半部分,郑伟教授着重介绍了文学作品从抒情传统到日常化书写的演变过程,他提到,随着社会的变迁和文化的交融,文学作品中的语言也日益丰富多样,这种多样性在《金钗记》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最后,郑伟教授总结道:“宣德本《金钗记》所见官话与闽语的句法特点,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研究语言交融的宝贵案例,更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当时社会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希望大家能从知识性和审美趣味的角度,对这部经典文献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和解读。”

在提问环节中,文学院师生根据自己平时语言学习的情况,向郑伟教授提出了关于地方话与官话分布特点等方面的问题。面对师生们的热情提问,郑伟教授耐心地一一作答。

讲座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圆满结束。

讲座现场

主讲人郑教授



初审 / 陈晗琴

戴佳莹

林鑫萍

复审 / 赵越

终审 / 薛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