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您的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术信息 >> 正文
讲座丨刘俐俐:冯骥才《俗世奇人》系列小小说的审美鉴赏与习作借鉴
作者:     时间:2024年12月08日     资料来源:      浏览次数:

12月5日下午,南开大学英才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内文学作品文本分析领域的标识性专家刘俐俐教授应邀在文学院二楼会议室开展了以“冯骥才《俗世奇人》系列小小说的审美鉴赏与习作借鉴”为主题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华侨大学文学院副院长苗民主持,文学院部分师生参与。

讲座伊始,刘教授从“什么是审美”出发,讲述了她的观念,即因为审美主体的审美活动,美的客体才存在,美的现象才会发生。关于审美,刘教授还强调了“知、情、意”这一感知方式。

接着,刘教授介绍了冯骥才及其《俗世奇人》。《俗世奇人》一共出了四册。写了72个人。每本18人。对此,刘教授指出这是一种匀称的美。

随后,刘俐俐教授介绍了审美鉴赏与习作借鉴的涵义及区别。她还指出审美鉴赏与习作借鉴这两种行为的属性和目的都不同。刘教授分析了冯骥才作品进教材的概况,认为是语文课本让审美鉴赏和习作借鉴两者走到了一起。

最后,刘俐俐教授选取《苏七块》《刷子李》《泥人张》《好嘴杨巴》四篇文章,分别分析四篇各自的审美鉴赏和习作借鉴。习作借鉴方面,刘教授给我们提供了若干建议。

在讲座末尾的交流环节中,有同学提出了“要如何让同学们完整地感受到我想表达的美”这一疑问,刘教授从人的共通性这一角度进行了回答。她认为只要是好东西,人们基本上都能够感觉得到,但美的浓度或纯度对人们的认可程度有一定影响,这意味着文学创作越趋于至善至美,越容易得到广泛认可。

还有其他同学踊跃提问,刘教授都耐心给予解答,现场气氛友好热烈。

讲座现场

主讲人刘教授



初审/谢婉丽

钱张璐

林淑青

复审/赵越

终审/薛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