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学工作
您的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团学工作 >> 第二课堂 >> 正文
星烛互耀|非遗恒久远,古韵一线牵——记第一期访谈老教师活动
作者:     时间:2021年11月01日     资料来源:      浏览次数:

今年7月,“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项目通过审议,成为中国第56处世界遗产,南音、木偶戏等闽南地区优秀传统文化也随之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2021年10月30日上午,文学院团委青年发展部以“华园情深助非遗,亘古文化永传承”为主题,组织开展了第一期“星烛互耀”访谈华大退休老教师的活动。此次活动邀请了张和平与张诗彦两位华大退休教师代表为同学们讲解南音、木偶戏等文化知识。


现已90岁高龄的张和平老师如今是华大老年大学南音社的理事成员,他始终致力于南音艺术的传承与弘扬。谈起自己与南音结缘的经历时,张老师表示,自第一次聆听南音起,他便对南音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此后与南音之间更是有了越来越深的美好羁绊。“比起京剧、越剧等戏种,我最喜欢南音了!”张和平老师还在现场哼唱起了《元宵十五》、《黄金万两》和《三千两金》等南音经典曲目的唱段,婉转的曲调间流露着张老师对南音艺术的无限热爱。

针对南音文化的发展现状,张和平老师表示,南音艺术亟需年轻的传承者。“南音有‘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之称,且发源于福建泉州,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且为数不多用闽南语演唱的汉族音乐。如今南音的谱子已变成简谱,但仍存在许多年轻人听不懂、不感兴趣,甚至完全不了解南音的情况。”张老师认为,泉州申遗成功对于南音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南音艺术的传播与发展意义重大,他希望今后能有更多年轻力量加入到保护和传承泉州文化的队伍中来。

“让木偶活了起来”,这是张诗彦老师对于泉州提线木偶的评价。张老师晚年定居泉州,非常喜爱泉州木偶戏。张老师回想起此前欣赏泉州木偶戏的画面,看到那“被演活了的猴子”,她不由心生赞叹。木偶清晰的轮廓、洗练的线条以及幕后表演者的高超技术无不吸引着她。

张诗彦老师的退休生活十分丰富,平时醉心于绘画与刻章,坚持每天都画一幅画。看到张老师精致典雅的画作,同学们皆为之赞叹不已。而张老师却谦虚地表示,自己对泉州文化的了解还有待继续深入,她始终认为泉州是一座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非常值得每一个人花时间去了解甚至研究。

本次活动不仅增进了文院学子与华大退休教师之间的师生情谊,同时也促进了同学们对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活动最后,两位老教师均表达了对同学们的殷切期望,希望同学们能够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并且主动了解城市文化,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闽南地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