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您的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讲座预告:10月7日晚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苏金智研究员莅临华大文学院讲学
作者:     时间:2014年10月02日     资料来源:      浏览次数:

    2014年10月7日(周二)晚上7:30文学院二楼会议室。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社会语言学与媒体语言研究室(广播电视与媒体语言研究中心)苏金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讲座“语言规划与文化建设”。讲座结束后苏金智教授对12名不同专业的闽南籍的师生(含本科生)进行闽南方言调查,欢迎师生参加。

苏金智教授简介
博士,研究员,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语言文字应用系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中国社会语言学会会长,中国民俗语言学会副会长,中国语言学会理事。 主要研究领域:社会语言学。 研究兴趣:社会语言学的理论与历史,赵元任研究,港台语言研究,语言与文化研究,语言与法律研究,语言使用情况的调查与研究,语言接触与语言变化等。
联系方式:
电话:010-65592934
Email:sjzhi@sina.com.cn
研究方向:
社会语言学。研究兴趣主要涉及社会语言学的理论与历史,语言接触与语言变化,港澳台语言,闽南方言,语言与文化,语言与法律,语言使用情况的调查与研究以及赵元任研究等。
社会兼职:
中国社会语言学会会长
中国民俗语言学会副会长
中国语言学会理事
全国语言文字标准化委员会境内外外语应用分技术委员会委员
澳门语言文化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
《中国社会语言学》编辑委员会主任
商务印书馆《赵元任全集》编委
近年来科研项目及论文论著:
近年主要研究项目:
1.国家语委“十五”重点项目“语言文字国情调查数据库建设及其深度开发”(负责人,已结题)
2.国家语委语言文字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项目:台港澳语言文字使用状况及政策研究(负责人,已结题)
3.普通话普及情况调查(已结题)
4.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新形势下国家语言文字发展战略研究”子课题“台港澳语言文字问题应对策略与协调机制”(负责人)
5.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汉民族共同语在两岸的比较研究”子课题“两岸汉民族共同语差异的对策性研究”(负责人)
6.港澳语文生活研究(国家语委“十二五”规划项目,负责人)
7.澳门普通话使用情况调查(澳门语言文化研究中心项目,负责人)
8.海西经济区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教育部与福建省教育厅联合项目,项目负责人)
主要论著:
(一)著作
1.《赵元任学术思想评传》,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年
2.《民族与文化》(赵光远主编)之第十三章,广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2月
3.《中国汉字文化大观》(2010年人民教育出版社修订版改名为《汉字文化大观》(何九盈、胡双宝、张猛主编),作者之一,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1 月
4.《中国民俗语言学》(曲彦斌主编)之十二、十五章,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年4月
5.《普通话基础方言基本词汇集》(陈章太、李行健主编),编纂者之一,语文出版社,1996年。 获1997年辞书一等奖和国家图书奖
6.《中国语言与法律研究的新视野》(与周庆生、王洁共同主编),法律出版社,2003年
7.《法律•语言•语言的多样性——第九届国际法律与语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与王洁、Joseph-G Turi共同主编,法律出版社,2006年
8.与廖美珍共同主编《法律语言学译丛》共五本,2007年10月法律出版社出版
1) 布莱恩比克斯的《法律,语言与法律的确定性》
2)约翰吉本斯的《法律语言学导论》
3) 劳伦斯M索兰的《法官语言》
4)约翰M康利和威廉M欧巴尔合着的《法律,语言与权利》
5)彼德古德里奇的《法律话语》
9.《汉语的数目字》,语文出版社,2009年
(二)论文
1.《数字神秘化的主要表现》,《中国语文天地》,1988.3。《人民日报》海外版1988年10月6日第8版“文翠栏”摘用
2.《语言变异与文化变异》,《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9.2,。该文以摘要形式收入《中国文化源》(百家出版社,1991)一书。宋永培《中国文化语言学辞典》(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以摘要形式收入
3.《五四的语言观及其现实意义》,《语文建设》,1989.2
4.《论数的起源》,《百科知识》,1989.5
5.《近十年来我国社会语言学研究简述》,《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1989.5,署名竹林
6.《海外华人社区汉语使用情况》,《香港普通话》,1990.2
7.《数的灵物崇拜》,载社会语言学研究室编《语言•社会•文化》一书,语文出版社,1991.1
8.《从“四时齐兵”误听为“十时齐兵”说起》,《香港普通话》,1991.1
9.《谐音与民俗》,《香港普通话》,1991.1
10.《闽方言区的语码选择》,《语文建设》,1991.12
11.《字与形》,《香港普通话》,1991.2
12.《谐音与艺术》,《香港普通话》,1992.1
13.《从几组词语看语言与多样文化的关系》,《语言文字应用》,1992.2。宋永培《中国文化语言学词典》摘要收入
14.《多学科合作的中国社会语言学研究》,《语言文字应用》,1992.3。收入人大报刊复印数据《语言文字学》1992.11
15.《近年北京青年流行语》,与韩荔华合作。《修辞学习》,1992.3。收入人大报刊复印数据《语言文字学》1992.7
16.《1991年社会语言学研究简述》,与陈建民合作。《语文建设》,1992.6
17.《语言的声望计划》,《语文建设》,1992.7
18.《对话中的三角效应》,《修辞学习》,1992.6
19.《语言文字的传播与规范》,《语文建设》,1993.1
20.《语言跨文化研究管见》,《汉语学习》,1993.1。收入《语言与文化多学科研究》一书,语言学院出版社,1993年7月。收入《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一书,延边大学出版社,1997年
21.《日本的语言推广政策》,《语文建设》,1993.3
22.《1992年社会语言学研究简述》,合作,《语文建设》,1993.4,。收入《中国语言学年鉴》(语文出版社,1993)
23.《释永春方言的“廿一叔”》,《第二届闽方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暨南大学出版社,1992年12月
24.《语言的声望计划与双文字政策》,《民族语文》,1993.3
25.《闽南话中与动物有关的词语》,《香港普通话》,1993.1,署名竹林
26.《“老”字杂谈》,《香港普通话》,1993.1,署名苏醒
27.《葡萄牙与巴西的语言推广政策》,《语文建设》,1993.8
28.《方言和地域文化在语言跨文化研究中的作用》,《香港语文建设通讯》,总第41期
29.《语境的真假、省略与转换》,载《言语交际与交际语言》,江西高校出版社,1993年8月
30.《可供多维阅读的数字》,《台湾诚品阅读》,1993.13
31.《从“大员”谈起——海峡两岸词语研究之一》,《中国教育报》,1994年6月30日
32.《台湾、大陆形同义异的词语——海峡两岸词语研究之二》,《中国教育报》,1994年7月30日
33.《台湾借词的本土化倾向——海峡两岸词语研究之三》,《中国教育报》,1994年8月24日
34.《海峡两岸词语研究》,《香港普通话》,1994.1
35.《台港与大陆词语词语差异研究》,载《双语双方言•(三)》,汉学出版社,1994年8月
36.《台港与大陆词语差异的原因、模式及其对策》,《语言文字应用》,1994.4。收入人大复印报刊数据《语言文字学》1995.1。收入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建所十周年纪念文集
37.《海峡两岸同形异义词研究》,《中国语文》,1995.2。收入人大复印报刊数据《语言文字学》1995.7
38.《大陆、台湾构词比较——海峡两岸词语研究之四》,《中国教育报》,1995年1月30日
39.《“拉长”与“科文”——英语对香港词语的影响》,《中国教育报》,1995年5月22日
40.《“先生”、“小姐”与“阿Sir”——香港称谓语的特点》,《中国教育报》,1995年6月9 日
41.《也谈“必胜客”之类》,《中国教育报》,1996年4月27日
42.《香港语言文字应用管窥》,《中国教育报》,1996年8月17日
43.《简论民俗语义》,《语言文字应用》,1996年第4期
44.《普通话在香港》,《中国教育报》,1997年2月22日
45.《香港的普通话测试》,《中国教育报》,1997年3月1日
46.《谈〈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对香港词语的吸收》,《中国教育报》,1997年5月30日
47.《大陆与港台词语差异研究中的若干问题》,《香港语文建设通讯》,1997年3月,总第51期。收入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港澳行政与社会》1997年第4期
48.《海峡两岸语文说略》,《两岸关系》,1997年10月,总第4期
49.《英语对香港语言使用的影响》,《中国语文》,1997年第3期。收入人大复印报刊数据《语言文字学》1997.8
50.《中国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准备工作中的若干问题》,《语言文字应用》,1999.1
51.《20世纪的中国语言规划研究(上)》,《语文函授》,1999.1,总106期
52.《20世纪的中国语言规划研究(下)》,《现代语文》,1999.2,总107期
53.《国内外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概述》,《语言文字应用》,1999.4
54《赵元任对社会语言学的贡献》,汉语学习,1999年第6期,第28-33页。
55 《语言规划的连贯性与系统性》,学术研究,2000年第2期,总183期,第118-120页。
56.《提高主持人语言表达效果的一个重要途径》,《现代语文》,2000.4
57.《香港书面语的句法特点》(与石定栩、朱志瑜合作),《中国语文》,2001.6
58.《普通话语法规范面面观》,《香港中文教育》2001.1
59.《中国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中的双语双方言问题》,《语言文字应用》,2002.1
60.《1994-1997中国社会语言学研究综述》,载《中国语言学年鉴》编辑部编《中国语言学年鉴——1995-1998》,语文出版社,2002年
61.《论当前汉语外来词规范的原则》,《辞书研究》,2002.3
62.《香港书面语的变异——以大公报为例》,《中国语言学报》,2003年,总第11期。
63.《语言权保护在中国》,人权,2003年第4期, 在《人权》杂志2007年组织的评选优秀稿件活动中获三等奖。全文收入中国人权研究会编《中国人权年鉴2000-2005》第三部分“理论研究”,团结出版社,2008年
64.《论语言权》,载作者与周庆生、王洁主编《语言与法律研究的新视野》,法律出版社
65.《关于社会语言学的学科定位问题》,《语言文字应用》,2004.1
66.《论语言多样性背景下国际间的语言平等》,载《迈向国际语言新秩序——第三次国际组织新渡户研讨会公报》,25-26.VII.2004
67.《从台湾语言意识与外语观调查看台湾语言文字使用情况》,在李如龙、苏新春主编《台湾及东南亚华文华语研究》,香港明霭出版社,2004
68.《词汇现代化与语言规划》,《江汉大学学报》, 2005.2
69.《1998-2003中国社会语言学研究综述》,载《中国语言学年鉴(1999-2003),商务印书馆,2006年
70.《语言规划理论研究的五个重要方面》,载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社会语言学研究室编《语言规划的理论与实践》,语文出版社,2006年
71.《语言接触与两岸四地的语言差异》,载李雄溪、田小琳、许子滨主编《海峡两岸现代汉语研究》第51-58页,香港:文化教育出版社,2009年
72.《语言接触背景下我国境内汉语方言使用现状及其趋势分析》,《中国社会语言学》,商务印书馆,2008年第2期
73.《中国内地外语使用情况调查分析》,与魏日宁合作。《中国社会语言学》,商务印书馆,2008.2
74.《香港言语社区两文三语的格局及其变化》,《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
75.《语言接触与语言借用——汉语借词消长研究》,《中国语言学报》第14期,商务印书馆
76.《两岸四地共创汉语和中华文化的新辉煌》,载郑金全、曾金金主编《二十一世纪初叶两岸四地汉语变异》,台湾新学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
77.《文化和谐论与跨文化交际》,《长江学术》,2010年第4期,第128-136页
78.《两岸四地共创汉语和中华文化的新辉煌》,收入郑锦全、曾金金编《二十一世纪初叶两岸四地汉语变异》,2011年,(台湾)新学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79.《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语义及其发展》,文化学刊2011年第3期,第111-113页。
80.我国民众对外语作为教学语言的支持度——基于“中国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的实证研究》(与魏日宁合作),世界教育信息2011年第8期,第31-36页。
81.《中国大城市外语使用情况调查分析——以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深圳、重庆和大连为例》(与魏日宁合作),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年第6期第924-933页。
82.《大中华繁简字使用现状及其发展趋势》,载李向玉主编《澳门语言文化研究》,2011年,澳门理工学院出版。
83.《江苏省普通话使用情况调查分析》,语言文字应用,2012年第1期。
84.《建设两岸四地共有精神家园》,语言文字报第二版(上)2012年5月4日,(下)2012年5月11日。
85.《澳门普通话使用情况调查的社会意义与理论价值》,语言文字应用,2012年第2期。
86.《文化和谐论与国家语言发展战略》,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第28-35页。
87.《语料库与社会语言学研究方法》(与肖航合作,第一作者),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2年第4 期,第87-95页。
88.《汉语文化传播促世界和谐发展》,语言文字报第二版,2012年6月8日。
(三)调查报告
《中国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数据》,副主编。语文出版社,2006年。
(四)  译文
在《国外社会科学快报》上编译政治学、文化学、社会学、文艺学、图书情报方面的文章 8篇。
(五)英文论文
1. Culture and language change—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wo groups of words. 1992. Journal of Macrolinguistics. Britain,1992,2,PP17-24。
2. Protection of linguistic rights in China. 2003. Human Rights, Vol2, No.6.
3. The new development of language status policy in China. 2003. In Genoveva Vrabie and Joseph-G Turi (eds.) The Theory and the Practice of Linguistic Policies in the world. Iasi(Romania): Editura Cugeturea.
4. International language equality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language diversity. 2004. In LEE Chong-Yeong and LIU Haitao(eds.) Towards a New International Language Order: Proceedings of the Third Nitobe Symposium of International Organisations on Language problems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25-26 July 2004,Beijing,China. Universal Esperanto Association.
5. Language equality for mankind on the background of language diversity. 2006. In Wang Jie, Su Jinzhi and Joseph-G Turi (eds.), Law, Language and Linguistic Diversity: Proceedings of the Nin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Academy of Linguistic Law. Beijing: The Law Press China.
6. Hong Kong Written Chinese in the bilingual legal system in Hong Kong. 2006. Presented at the Ten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Language Law and Language Rights, June 14-17,2006, Galway, Ireland.
7. Morphosyntactic borrowing patterns in Hong Kong Written Chinese. 2007. A paper for the 15th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hinese Linguistic and the 18th North America Conference on ChineseLinguistic Joint Meeting, May 25-27, Columbia University, New York.   
8.Language contact and morphosyntactic borrowing: The case study of Hong Kong Written Chinese. 2008. Ph.D. dissertation, 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9.The statistics of English in China:An Analysis of the best available data from government sources. Coauthered with Rining Wei. English Today 111,Vol.28, No.3 (September 2012), Printed in the United Kingdo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